□蔡佑祥
胡金标,江西省峡江县人,年3月22日出生,年8月参加红军,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2月在遵义战斗中身负重伤,年到重庆《新华日报》做印刷、发行工作,年7月在延安学习,年9月参加西南服务团,年2月任军事代表接管四〇三(东林)煤矿,年担任东林煤矿矿长,年被划为“右派”。年7月20日,经重庆市委批准,胡金标由永荣矿务局调到南桐矿务局工作。年8月胡金标任南桐矿务局综合管理处副处长,年12月离休,从年9月起,中组部批准享受副市长级医疗待遇。
胡金标从一个贫寒的农民儿子成长为一个信念坚定的革命战士和共产党人,尽管在长征途中身负重伤和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错划为右派,饱受磨难,但他对祖国和党始终有着无比炽热的感情,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少年参加红军
胡金标从出生到参加红军前没有一个正式姓名,因为家里贫穷,大家都叫他小名“桥牯仔”。胡金标有一个年长的姐姐、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家庭很穷,没有田地,全凭佃点地维持生活”,这样的困难让家里男孩中最大的胡金标在“很小的时候就分担了家庭的生活重担”:每天放牛割草,帮助家里干活和做家务,以此减轻被贫困压迫得喘不过气来的家庭压力。
胡金标的家乡是一个老根据地,共产党人在这里开展声势浩大的活动,让当地的穷苦群众扬眉吐气:共产党人要推翻黑暗腐朽的旧社会,创建一个人人平等和有衣穿有饭吃的新社会,要打倒土豪劣绅分田地等,并且在村里创办起小学,让贫穷人家的孩子免费读书。穷困得“很迫切希望能分得田地”并且“没有机会上学念书”的胡金标欢天喜地到村里的小学开始读书了。在学校里,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组织的儿童团。由于“从小对共产党这个信念就比较深刻,对党的教育乐于也易于接受”,胡金标参加儿童团后,肩上扛着拴有红布的长矛,或站岗放哨,或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反对封建迷信,和其他儿童团员一起行走在大街上、村庄里,向地主声讨、示威。
年,红军打下县城后,在砚溪乡这个偏僻的地方开展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一天,少年胡金标挑着一担柴到集上去卖,碰到红军在集市扩军。热情的红军给胡金标一些粮食让他拿回家,并问他愿不愿意参军。胡金标的堂兄时任红军团长,红军的热情和堂兄的作为给了他极大的鼓励;胡金标托人将大米送回家,毫不犹豫地随队伍走了。
胡金标到部队后,连长看他年纪小,不想要他,叫他回家。胡金标参加红军的信念坚定,无论如何他不愿回去。连长问他叫啥名字,只有小名的胡金标红着脸低着头说:“桥牯仔。”连长认为这名字不好听,见他手里拿着镖枪,希望他参军后勇猛杀敌,就说叫“胡金标”吧。从此,他便成了红军第八军四师二团机枪连的一名战士。
数年之后的年8月28日,胡金标这样回忆了当时参军的情景:“年8月,红军部队在本县扩军。我那时对党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共产党是为穷人翻身的,又因家庭劳力少负担重,生活很难维持,因此我就自愿报名参加了红军。”
长征途中负伤
年2月,胡金标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五次反“围剿”,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年,到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司令部工作。“那个时候装备比红军初创时期要好一些。”胡金标说,“反‘围剿’的时候,用的都是土炮,有种‘松树炮’是把松树挖空装上火药和石砂制成的。打完仗不能撤,还要捡子弹壳,捡回去填药再用,不过填的药不好使,打不了多远。战士的子弹袋里大部分是空子弹,只有几发是真的。”年老时,胡金标这样说:当时,论兵力,我们几万人,面对的是几十万国民党军人;论装备,我们只有步枪和大刀,面对的却是敌人的飞机大炮;论机动力,我们只有草鞋和一副脚板,面对的却是万水千山……我们为何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依靠是的党的正确领导和干部战士不屈不挠的斗争。
万般艰难、危机四伏的长征开始后,胡金标在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红三军团担任通讯排长,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随着部队冲出敌人的重重包围,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横渡湘江、翻越老山界等惨烈的战斗。
年2月26日,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率领下以巨大的牺牲攻打贵州娄山关成功后,当天晚上,中革军委以朱德的名义发布了电令:“关于我军乘胜夺取遵义致红一、三军团”的命令。
27日凌晨,红三军团接到中革军委的命令后,随即作出了作战命令,在遵义城外一个名叫董公寺的地方,同赶来阻击的黔军迎面相撞,战斗瞬间打响。27日下午,到达遵义城前沿的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焦急万分,他带领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参谋长兰国清和胡金标等人悄悄来到遵义城下,隐藏在城边前沿阵地一个小土墩的草丛中,用望远镜观察地形和敌人的守城部署。
居高临下的黔军发现了邓萍和胡金标一行的侦察活动,邓萍同志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头部,悲壮牺牲,时年27岁;胡金标身负重伤,子弹打入他的右肩后从双肺穿过再从左胸出来。
给彭德怀写信归队
胡金标身负重伤后,被战士们带着行走到四川省古蔺县,敌人从四面八方包围而来,红军伤员再也不能跟随急行军的部队转战。在古蔺县边境一个名叫铁场的东面大约五里远的地方,部队将胡金标和其他受伤的10多名红军寄托在一名李姓医生那里治疗。为躲避搜查,两个月以后,在山洞中治疗养伤的红军战士不得不陆续离开自谋生路。胡金标的身体竟然奇迹般地康复,开始以乞讨为生,后来到了古蔺县皇华乡地主李炳君的家中当雇工;大约一年后,胡金标在李炳君老婆的介绍下,来到位于甘子坪的地主杨若愚家中当雇工。在这两个地主家当雇工期间,胡金标为了防止招来杀身之祸,隐瞒了自己的真实姓名,群众称他为“老焦”。
年,抗日战争爆发了,国共开始合作。胡金标得知消息后非常激动,为了归队,他冒险直接给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写信。大约一个月后,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的周恩来给胡金标回信了,让他前往武汉。收到书信的胡金标十分欣喜,但又苦于“当时无钱无法动身”,他又写了第二封信寄去。周恩来安排汇来了路费,胡金标立即从甘子坪出发,途经泸州赶到了重庆八路军办事处,找到中共党组织后被安排在《新华日报》社从事印刷和通联等工作。
年8月28日,工作生活在南桐矿区的胡金标这样回忆了当年的峥嵘岁月:“刚参军时,部队生活十分艰苦,当时也有同参军的人因为受不了艰苦而离开了部队。但因我家很穷,并且对共产党已有了正确认识,我是从来就未动摇过。我在部队的表现一直比较好,因而在党的教育下,年加入了少先队和共青团;年2月,由马应清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遵义负伤后,虽然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但在那种条件下仍然做了一些宣传工作。当知道了部队的下落后,马上就想办法归队了。年5月,重庆《新华日报》馆审查后恢复了党籍。”
打成右派
年,胡金标从北京干校学习结束回到南桐矿区后,由副矿长升为东林煤矿矿长。年9月,东林煤矿轰轰烈烈的反右斗争基本结束,紧接着开始了内部的整风运动。让胡金标没有想到的是,一天,他正在南桐矿区参加人民代表大会,被通知回单位开会参加整风。胡金标回到东林煤矿发现参加整风会议的竟然还有重庆市委工业部部长、西南煤管局局长李谦恭。会议要解决的是党委委员之间的团结问题,当天,胡金标作了检查。在当时那样大风大浪的形势下,在人人自危的环境中,胡金标的检查受到与会者猛烈批评。“思想这样麻痹,嗅觉竟如此不灵。”
胡金标被停职反省。年5月,胡金标在东林煤矿整风运动中受到重庆市委的处理:定为右派分子,证据是胡金标“在鸣放前后数次向右派集团骨干分子王彬(原东林煤矿生产技术科科长、整风中已自杀)、代秀坤(原东林矿工程师)封官许愿,要提王彬为生产副矿长、提代秀坤为生产副矿长兼总工程师和在反右斗争竭力包庇王、代右派集团,将反右斗争的策略告诉代秀坤”。胡金标被开除党籍,撤销东林煤矿矿长、党委委员职务,工资待遇从行政十四级降为四级,调到荣昌煤矿工作。
平反昭雪
年12月28日,中共南桐矿务局委员会摘帽办公室本着对历史和当事人负责的严肃态度,对胡金标被打成右派的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撰写了“关于对胡金标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报告”。经查证,胡金标“在鸣放前后向右派集团骨干分子”王彬、代秀坤“封官许愿,要提王彬为生产副矿长、提代秀坤为生产副矿长兼总工程师和在反右斗争竭力包庇王、代右派集团”等问题与事实真相不符,出入很大,甚至无中生有。
在中共南桐矿务局委员会摘帽办公室“关于对胡金标同志右派问题的复查报告”作出仅两个月后,中共重庆市委纪律委员会作出批复(渝委纪,52号),彻底解决了胡金标的历史问题。批复如下:
中共南桐矿务局委员会:
经市委纪律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二月十四日讨论,同意“关于胡金标同志错划为右派的改正结论,”原划胡金标同志为右派分子,确属错划,应予改正。撤销原给予胡金标同志开除党籍、撤职、降级的处分决定,恢复政治名誉,恢复党籍,(党龄连续计算),恢复原工资级别(行政十四级)。请即宣布执行,并通知胡金标同志本人(此批复给本人一份)。建议永荣矿务局党委为胡安排适当工作。其家属、子女和亲友档案中涉及这一问题的材料应抽出并销毁。
此复
中共重庆市委纪律委员会(盖章)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五日
年7月20日,经中共重庆市委批准,胡金标落实政策后从永荣矿务局荣昌煤矿调回南桐矿务局工作。仅仅一个月后,南桐矿务局以中共南桐矿务局委员会文件的形式(南委79第号)呈报了胡金标同志的任职请示:
关于胡金标同志职务安排的请示
中共重庆市煤管局党组:
根据省局领导同志的电话指示,胡金标同志落实政策后,由永荣矿务局调我局工作的问题,可按副处级干部安排工作。
经局党委常委年8月14日研究:
建议胡金标同志安排在我局综合管理处任副处长(名列綦绍国同志之后)。
当否,请批示。
中共南桐矿务局委员会
年8月20日
年,胡金标离休,尽管工资比其他干部职工高,但从艰苦卓绝中一路走来的他从来不奢侈浪费,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他多年坚持为本区中小学生讲述红军长征和从事武装斗争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
年1月3日,胡金标因病医治无效,在原重庆能源集医院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