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小康网」近年来,峡江县戈坪乡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菌菇产业的“造血”功能,组织菌菇合作社吸纳周边村民劳作,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近日,记者走进戈坪乡芳洲村峡江县赣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菌菇室,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菌菇袋映入眼帘,一朵朵黑色精灵从一排排菌棒上冒出,撑开了一片片“致富伞”,打开了一条条“致富路”。眼前这位正在采摘菌菇的人正是合作社的负责人李三平,他向记者介绍道,虽然菌菇生长周期短、见效快,但对生存条件和种植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每个环节都不能出错。包裹棒条菌的棉籽壳必须选用当年产出的新壳,需经高温消毒才能使用,在菌丝生长阶段,温度要保持在20至22度,菌丝长满后,则要控制在15度左右,出菇前还需将菌袋口喷湿。为此,李三平每天都要查看菌菇的生长情况。今天一大早李三平就请来了周边的村民前来采摘菌菇和除泥削根,村民何火秀今年57岁,自己的三个孩子和丈夫都在赣州打工,常年自己一人在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只要合作社的菌菇一成熟,她就会去帮忙采摘菌菇,因此也增收不少。据了解,该合作社总种植面积平方米,共培育菌包40万包,每年种两批菌菇,每批产量可达2万余斤,每斤一类菌菇批发价能卖到45元,营养价值极高。通讯员毛焕瑜、记者曾丁妮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