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实摄影峡江米粉

峡江县龙下村,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严姓为主,四周环山,风景秀丽,只有十几户人家,以前家家户户都生产峡江米粉。米粉以优质晚米为原料,以其洁白细嫩、柔滑爽口、久煮不糊、久炒不碎、余香绵绵等特点而久负盛名。摄影:光影空间

据记载,龙下村开基祖严日勤在明洪武元年(年)由浙江桐庐徙居该地,将米粉制作技艺传入峡江,龙下米粉成为风靡余年的地方特产,曾被明朝嘉靖皇帝誉为“贡粉”,并冠以“忠贞米粉”。一直以来,龙下米粉盛名不衰,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龙下村,严应嘉和老伴就是完全按照传统方法纯手工制作米粉的手艺人之一,他和老伴把做米粉当成唯一的生存方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秉承着代代相传的老手艺。

峡江米粉以当地优质大米为原料,用当地清洁的深井水源,经浸泡、磨浆、滤干、煮馃、舂馃、榨丝、漂洗、摊晒、开浆、扎把等十余道纯手工传统工序制成。

严师傅两口子,每天凌晨1点就要起床,点柴生火,他揉米馃,老伴晒粉,尽量赶在日出前晒好,以便粉能得到充足的阳光淋浴,一天晒干。

峡江米粉的工序比较复杂,要将选用的优质晚米用深井水清洗干净,然后放到陶缸里保持温度在20摄氏度左右,经过10天10夜的浸泡后,和着水用石磨磨成米浆,再用纱布滤干,然后装在竹筛里等第二天清晨起来揉成粉团,放到锅里煮至下沉2厘米后捞起,放入石臼中,用特制的木棍进行舂捣,使其成为韧性极强的米馃。

米馃,放入特制的铁桶装入木榨,利用古法杠杆作用,脚下使劲踩,上臂使劲压,这一环节是非常辛苦、全身用力的环节。在力的作用下榨成一根根雪白的粉丝掉入锅中。

粉丝在锅里煮上20分钟左右,这时的火候十分关键,决定着米粉口感的关键,用竹篾篓一边捞起一边用清水冲洗。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机器代替手工业的环境下,龙下村都是一些年老族在家从事米粉制作,村里的年轻人不愿干这种吃苦、来钱慢的活儿,纷纷选择外出打工。

米粉煮熟后捞起放入一个特质木桶里用冷泉水清洗,浸泡7-10分钟,使米粉清爽而白润。

严师傅说,因为米粉生产时不能停顿,他和妻子常常是忙完以后一身酸痛。几十年前,村里家家户户都制作米粉,现在那些制作米粉的人都慢慢变老,年轻人不愿踏入这个行当,手艺人也就越来越少。现在整村只有几户人家在坚持这份老手艺,他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峡江米粉工艺会面临失传。

赶在日出前,两口子需要做一些晒粉的准备工作。默契协调的动作印证了两口子的淳朴、勤劳、和善;但老伴长期从事弯腰的晒粉动作也导致了她的背已经产生了畸形。

老伴从屋内扛出竹制晒粉架,这晒粉架相对她的身架简直是庞然大物。老伴自从嫁给严应嘉就从事晒粉,已经有30多年。

天亮之前在屋内晒好的米粉,此时两口子需要抬出屋外晾晒,老伴脸上始终是挂着笑脸应对一切,手到擒来。

历经几百年的风雨飘摇,如今在整个峡江县只有龙下村的7户人家还在制作这种米粉。在龙下村,龙下米粉的手工制作仍然以家庭为单位,仍然维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观念,平时很少沟通。

每一项老手艺都来之不易,凝聚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汗水。老手艺或是一代人年幼时最美好的印记;或是一方水土富饶起来的重要见证;或是历史长河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1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