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新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也是江西历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鄱阳湖流域超历史大洪水及经济下行的多重冲击,江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抗疫抗洪与经济社会复苏大战,经受住了难以想象的挑战和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预计全年GDP、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均实现由负转正并继续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昌天空美如画(图源:大江网-视觉江西)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内外经济形势更加严峻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各种风险挑战更加凸显的情况下,江西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弥足珍贵,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上述成绩的取得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江西经济欠发达的现状,发展不足仍然是江西的主要矛盾,经济总量不大、人均不高、结构不优、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亟待破解,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冲击仍在持续。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这是亘古不变的辩证法则。在新征程上,危机和变局客观存在、不容回避,但无惧风雨、迎难而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能化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才能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江西必须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在此过程中,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敢为人先、勇于攻坚,坚定不移地狠抓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江西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获得优势、赢得主动,就必须居安思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机遇,敢于闯国家科技创新的顶尖领域,力争在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创新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江西科技创新落后于周边省份,教育在全国排名不领先,高校人才流失严重是根本原因之一。近三年,南昌大学流失各类高层次人才达66人,其他省内高校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情况。
江西省峡江县科研人员在做内窥镜耗材研发实验(图源:大江网-视觉江西)
为此,要将打造省内顶尖高校作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的重要平台。集中精力支持南昌大学创建“双一流”院校,探索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产学研用发展新模式,打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和环境,推动南昌大学由教学型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创新人才引进新机制,在海外建立人才联络站,与国际国内顶尖科学家或实验室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以人才为核心集聚创新要素,着力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及研究团队,形成人才磁吸效应。
二、着眼长远、夯实根基,持之以恒地重塑制造辉煌
一二三产业依次递进发展是经济和科技进步的客观规律,如果一个地区的工业尚未得到充分发展,不宜过早去工业化。从历史看,江西制造业发展最快的阶段就是江西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从省外发达地区的发展看,也是如此。当前,一些发达国家也开始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甚至借疫情企图鼓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本土化”。随着江西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如果没有坚实的制造业体系作为依托,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为此,要持之以恒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强化全省“一盘棋”的发展思路,鼓励和引导各地产业错位发展和差异化布局,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工业强基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VR、工业设计、人工智能、云计算、北斗导航等未来产业、智慧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重塑“江西制造”辉煌。同时,要对标对表先进地区,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广大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空间。
三、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百折不挠地构建内需体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供给和国内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畅通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可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可以让内需更好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扩大内需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为此,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不断夯实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基础。对合理引导消费、储蓄、投资等进行有效制度安排,以高质量供给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增强投资增长后劲。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引导资金投向先进制造、社会民生、安全保障等领域,精心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优结构、增后劲的重大项目,争取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和各专项规划的盘子。全面实施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建立健全内销平台和营销网络,形成“赣”货全国行销售网络,不断扩大江西产品市场占有率。
四、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坚持不懈地强化交通建设
物畅其流,货通天下,是经济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江西作为内陆省份,交通一直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短板。从历史上看,近代江西落后中部省份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就是交通大动脉远离江西。目前,江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公里,位居全国第9位;全省水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6位,水运航道总里程公里,但高等级航道只有公里,赣江、信江沿线港口码头能力严重不足;高铁里程虽达公里,位居全国前列,但“米”字型高铁网络有待健全,铁水、陆铁、陆空等多式联运没有形成闭环等问题日益凸显。
赣深高速铁路信丰段(图源:大江网-视觉江西)
为此,要强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顶层设计,以构建陆水空铁联动、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网络为重点,打造水陆兼优的交通物流体系。优化交通投入,加大公路港、水运码头及铁路货运站建设,加快推进“向海”“向陆”“向空”“向水”的多向互联互通,推动江西重回全国交通枢纽地位。加大省市县多级联动物流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力度,集成省内现代物流基地、港口、铁路枢纽、机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应急物流,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五、激发活力、落地生根,锲而不舍地促进金融发展
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随着金融体制不断改革创新,江西金融扬帆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但江西金融产业总体规模偏小、聚集度不高,长期以来制约金融产业发展,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效率。
为此,要积极借鉴江苏、安徽等地做法,组建全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和省级企业征信公司,充分整合政府扶持政策、涉企信用信息、社会征信服务、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产品等各类资源,提高融资对接效率,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彻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畅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畅通金融供给渠道,引导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小微企业倾斜,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步伐,加大金融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境内外知名金融机构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来江西设立分支机构或出资设立法人外资机构。因地制宜引导地方金融组织立足本土做大做优,促进地方金融组织良性发展,着力培育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离岸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增强金融发展活力。
六、担当实干、久久为功,坚韧不拔地发展全域旅游
江西山清水秀、人文荟萃、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是江西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旅游发展具有自身的规律性,“景区旅游、线路旅游、集群旅游、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四个阶段,随着江西进入新发展阶段,发展全域旅游恰逢其时。当前,江西旅游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滞后、品牌影响不大、服务不足等与全域旅游发展不相符的问题。
江西省赣江新区(图源:大江网-视觉江西)
为此,要深入推进旅游强省战略,高规格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统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明确各行业、各领域发展都要按照旅游标准,融入旅游元素、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功能。健全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通往景点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省道、乡道以及高山索道、栈道、游步道等建设,形成全省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发展健康养生、休闲娱乐、自助采摘、温泉疗养、户外拓展、森林康养等新型旅游业态,推动“观光游”向“休闲游”“康养游”转型发展。按照“唯一性、第一性、专一性”标准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实现“四处可游、四季能游、四通八达、四海来客”。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机遇稍纵即逝,发展时不我待,当前江西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但充满挑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只要我们大力发扬“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的斗志,继续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性,一定能沉着有力化解各种风险,大力迈出江西高质量发展的新步伐,走出一条经济强、文旅兴、百姓富、山川美的新路子,顺利实现江西绿色崛起的新跨越。
(作者: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