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百姓送行百里,福建官民为其祈福的忠直

在江西这片自古文风鼎盛的土地上,曾经有一位忠直清官,敢怒“怼”人人皆可参奏的言官御史,敢斥骂在皇帝身边狐假虎威的骄横太监,却深受他曾治理的地方百姓们极为感人的爱戴,甚至他的上司、同僚对他都无比崇敬和倚重,他生于大明王朝,历经四朝皇帝,却最终在晚年竟做了“唐朝宰相”,不得不说此人确实经历了传奇的一生。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出自江右文化古郡庐陵(今江西吉安)的一代名臣。其人名叫曾樱,字仲含,号二云,明代江西临江府峡江县金坊人(今江西吉安峡江县砚溪镇金家坊)。他自幼聪颖过人,十三岁即成为县中的秀才。

明神宗万历四十年,又中举人。万历四十四年,通过京城殿试荣登天子门生进士第六十七名,平时他最喜欢读的书就是王阳明的《文成公集》,并曾拜朝中清流“东林三君子”之一的江西吉安吉水县邹元标为师。

万历四十七年,曾樱被朝廷授予工部营缮主事,奉诏修葺紫禁城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深得皇帝信赖,又被任命为神宗、光宗皇帝陵寝的督工大臣,即便是与他共事的著名大太监魏忠贤手下,对他都是十分敬畏。

到明熹宗天启元年,曾樱又出任广东考试主考官,拒收一切贿赂,使广东士林和官场大为震动。天启二年,又被升任工部郎中,后调任江苏常州知府,在任上还曾与官员们最忌惮的南京御史都察院官长“对骂”,他说:“天下州府都有御史巡查,为什么唯独南直隶(江苏、安徽)却要派出这么多御史进行监督,难道是因为帝乡风化不好吗?(安徽凤阳即明太祖家乡,还曾是明中都)还是南直隶倍受皇恩,御史官员们便要挤在这富庶之地百般索贿不成?”

这话吓得当时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的熊明,立马按照他的意思裁撤了多余的御史,自古以来都是朝中、地方官害怕御史,能人让人畏惧的御史忌惮如虎,像曾樱这样的恐怕历史上也相当罕见了。

曾樱为官极为清廉,且毫不畏惧强权,然而平时却十分平易近人。有一次屯田御史要向他索贿,曾樱怒道:“如果常州府没有什么功劳和政绩,你直接向都察院和朝廷禀报就是,我的僚属个个都尽职尽责,并无过错,如果一定要降罪,那就降罪给我这个知府吧!”于是封衙挂印,闭门待罪。

后来,南直隶巡抚和御史巡按大人多次找他,对他百般抚慰和挽留,并说屯田御史新来乍到,完全不了解曾公的忠直秉性,希望他不要再计较。曾樱后来拗不过好几个官长的求情,这才肯继续留任常州。

没多久江南织造局的总管太监李实也来到常州,强迫地方官给他送礼并行僚属之间的拜见礼。曾樱坚决不肯,直指着自己身上的官袍说:“朝廷命官治理地方代表的是太祖太宗皇帝和当朝天子,怎么能向一个内臣阉宦下拜呢?这成何体统!”

这话气得李实立马上书皇帝说曾樱侮辱天子近臣,曾樱也毫不示弱,向朝廷上书说李实作为内臣,在地方上言行不端,并侮辱朝廷命官,有违太祖圣训云云。虽然最后皇帝没有处置李实,但却让到处作威作福的宫中宦官们再次见识到了曾樱刚直不阿的气节。

在常州任知府期间,曾樱还曾刊刻了《海忠介公文集》发放给当地官员品读,海忠介公指的就是明朝极为著名的一代忠直之臣海瑞。

后来魏忠贤迫害朝廷忠臣和清流士子,都察院左都御史高攀龙、刑科给事中毛士龙、武进士孙慎行触犯魏忠贤,都被构陷下狱,高攀龙投水自尽,毛士龙、孙慎行被发配边疆,当时人人自危,没有人敢为他们说一句话,只有曾樱为高攀龙料理后事,并解救和照顾其家小,又特意帮助毛士龙逃脱残害,还为孙慎行拖延施刑,魏忠贤得知之后,气得骂天骂地,但却对皇帝同样信赖的曾樱一点办法也没有。

到天启七年的时候,曾樱知府任期已满,要上京述职,常州士民百姓自行罢市,成千上万的人群冒着风雪为“青天知府曾公”送行,送行的人群甚至一路走到了京口(江苏镇江),若不是曾樱假说要乘船渡江,人们还是难舍难分不肯罢休。

崇祯元年,曾樱被晋升为福建布政司右参政,他一上任就为当地百姓剿灭了多年为祸的九连山悍匪,当地百姓感激得立马为他建起一座生祠,把他奉若神明,万分爱戴。

崇祯四年,他又升任为福建按察使,当时荷兰红夷洋鬼从海上侵犯兴化、泉州等地,就是曾樱向福建巡抚举荐了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为先锋,将荷兰红毛鬼打退。

后来海盗刘香又在广东袭扰,广东官员向福建请求借用郑芝龙为援,可福建官员们却认为郑芝龙本是海盗出身,并与刘香是旧识,因此十分忌惮,不肯让郑芝龙出兵。

这时曾樱以家中百口性命为担保,力荐郑芝龙出兵。感动得郑芝龙指天发誓,必以死相报“恩相”曾公知遇之恩,这才让福建巡抚同意派他前往,不久之后就把刘香彻底剿灭了。

崇祯十年,著名的崇祯帝听信宦官谗言,认为曾樱有行贿求官升迁之嫌,便立即派出锦衣卫将他逮捕回京受审。明代时犯官押赴进京,是要自己掏路费的,可曾一贫如洗,连路费都拿不出来。结果锦衣卫来到福建,亲眼见到此情此景,好几个平时残忍无比的锦衣卫指挥使当场痛哭流涕,连连向曾樱作揖道:“曾公好官!曾公好官!”竟哽咽得不知如何是好。

福建巡抚沈犹龙、驻闽御史叶初春、巡按张肯堂包括新晋升的福建海道都督郑芝龙等福建大小官吏,以及地方乡贤、各州县百姓纷纷前来为曾樱鸣冤道屈,可圣旨难违,在众官员百姓的帮助下,才给曾樱置办好行装,押解上京。当时送行的人群,浩浩荡荡,长达数里,感天动地,人们甚至在途中为他焚香祈福,以保平安。

到了京师之后,大理寺堂前为他击鼓鸣冤的士子和庶民更是黑压压一片,终日跪请,使得整个京城都为之一动。崇祯帝查明真相之后,才得知是福建地方官员和百姓不想曾樱离任,就曾派人往京城找司上表陈情,不想竟被东厂宦官讹传成曾樱行贿求升了。于是,皇帝在震惊之余,一面痛骂宦官,一面立马将曾樱释放,官复原职,并大加褒奖。

崇祯十三年,曾樱升任山东右布政使,后又被擢拔为右副都御史。十五年,升南京工部右侍郎。当时清兵入关,曾力抗满清,却无力守土,无奈失地而被夺官下狱(崇祯帝虽然勤政,却对臣子太过严苛,亡国不免)。后来不到十天,闯王李自成就攻陷京师,曾樱才得以逃脱。

相传在崇祯十七年入狱期间,曾樱还曾做过一个梦,梦见有人给他送了一块题写为“唐朝宰相”四个大字的匾额,当时他也不明其意。后来崇祯帝在煤山上吊,清兵入关,曾樱老部下郑芝龙在福建拥立了唐王朱聿键为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朝。当时曾樱逃到福建,就被郑芝龙举荐为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位同宰辅,他这才恍然大悟。

后来唐王也被清兵所杀,郑芝龙据守海上,桂王朱由榔在广西称帝,建立南明永历朝。曾樱携家人逃难到了厦门,可不久清兵攻入厦门,曾樱家人和学生都劝他乘舟浮去避难,他却悲壮地说道:“大明养士二百七十余年之报,其在斯乎!”言罢,自缢殉国,时年七十一岁,永历帝得知之后,大为悲痛,追赠其为上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谥号“文忠”。

没想到江西还有这么一位铁骨铮铮,“敢把亲王拉下马”的好御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1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